找到相关内容189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清净道论·序品

    只是毗钵舍(观)的意思。所谓: 一切行无常,若以慧观见, 得厌离于苦,此乃清净道。 有些地方,则作禅与慧的意思。所谓: 禅慧兼有者,彼实近涅槃。 ...心与慧”,是修习三摩地(定)和毗钵舍(观)的意思。这里是用“心”字来显示三摩地,以“慧”字而名毗钵舍。“有勤”,是有精进的人。因为精进可以烧尽一切烦恼,故称为热(勤),具此热力的人称为有勤。“有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467941.html
  • 成佛之道》与《广论》之比较

    导师《成佛之道》在修行方法论上的卓越。   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的作者是宗喀巴,宗喀巴是随瑜伽行中观派,他的见地在中观,行门是随瑜伽行。在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中,有关奢摩他及毗钵舍的部分,占的份量非常的...不是停留在奢摩他及毗钵舍的进修而已。他也说到:大乘多作念佛与念息的观法,把大乘不共声闻的禅法特色──念佛三昧——勾勒出来,这是导师就大乘禅法所做的观察。   更重要的一点,谈完禅定度以后,导师开始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2288632.html
  • 开发人类的心灵世界[标题为编者所加]

    全国的统一组织,在老挝佛教联合会的领导下成为老挝僧侣组织。它包括4组织机构即:寺院级县级、省级和中央级,每一级的组织机构有5大工作即:管理僧侣工作、教育僧侣工作、传播道德工作即:毗钵舍、公共扶助工作和...

    维集辛哈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3939405.html
  • 以自然为师——泰僧佛使尊者的修行理论与方法

    指出,依尊者之见,则定之与慧无非出之于自然,这也就是一个空灵的心。当一切都以自然的心行之,则能洞达诸法实相,见性成佛。尽管佛使尊者的修行理论是空、是自然,但其实践方便则是“毗钵舍”,也就是彻底了解...

    藏 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4267044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居士菩提之路

    、正教授,二、奢摩他支,三、毗钵舍支,四、无间殷重加行,五、出世间慧。正教授者,谓有三种正友所显:一者、大师;二者、轨范、尊重;三者、同梵行者,及住内法在家英睿:如是名为三种正友。诸有智者,从彼应求积集善门真正教授。奢摩他支者,谓如有一具尸罗住,广说应知如声闻地。如是尸罗具足住已,便无有悔,无悔故欢,广说乃至乐故心定。毗钵舍支者,谓得三种随欲言教:一、圣正言教,二、厌离言教,三、令心离盖趣爱...

    黄崧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444115.html
  • 大乘四念处与南传四念处

    静室。   修习者,谓住于彼勤修二法,谓奢摩他、毗钵舍。   修果:   A、先止后观心得解脱   云何已习奢摩他,依毗钵舍而得解脱?   谓如有一,先已得初静虑乃至第四静虑,彼即依此三摩地故,如实知苦,乃至知道。彼即依此毗钵舍,于见所断诸烦恼中,心得解脱。   B、先观后止心得解脱   云何已习毗钵舍,依奢摩他心得解脱?   谓如有一,如实知苦乃至知道,彼依如是增上慧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440292990.html
  • 《六门教授习定论》要义

    作意三种圆满)、修习(依有寻有伺、无寻唯伺、无寻无伺等三定修习“有依”)、得果(修奢摩地他、毗钵舍的修定人)等。此六门于论文中详加阐发,故唯例举之。  教授:关于修行学事止观相应,自所经历,善知识...意的三种圆满,依有寻有伺、无寻唯伺、及无寻无伺等有依而潜心修习奢摩他、毗钵舍直至圆满成办,最终获得二种解脱之世间诸福及殊胜圆满的出世圣果。如是安立修行次第。  乙二 明求解脱者  颂曰:  于三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748290.html
  • 访谈释妙江大和尚

    若诸菩萨,若诸如来,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,应知皆是此奢摩他、毗钵舍所得之果。奢摩他是止,毗钵舍那是观,毗钵舍属于般若的范畴。佛果的成就是修习止观的结果。但止是外道和佛教修学的共法。唯有般若是独特...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一是皆以修身为本。”佛教和儒家的思想在修行的基本层面有很强的共同点。   佛家揭示了矛盾的根源,就是每个人的自我为中心。所以佛家讲要破除“我执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90271445.html
  • 心念处观心无常

    毗钵舍道上---Vipassanatrack,随着观力的进步,定力也跟着相对提升,历经喜、乐二禅支(形之于外为身喜--joy,形之于内,心中宁静的喜悦为心乐-tranquility)。观心念处时,就好像...要超越观念,看到真实法之内观智,才是现观。  大念处经与正念的内涵  《大念处经》或称“四念处”,是止禅和观禅的结合,所以又称为“毗钵舍观”(Vipassana);这是佛陀亲自教导,又一而再、再而三...

    张贵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749350.html
  • “唯识观行”与思惟结构之改造

    改造,因为从本质看,“唯识观行”显然是从“我”之思惟结构转换至“无我”之思惟结构。  关键词:唯识观行、菩提心、法假安立、奢摩他、毗钵舍  “唯识观行”是唯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其意义在于使唯识论...《声闻地》“九住心”的概念。[iii]  依“九住心”修习“奢摩他”获得妙轻安时,即同时具备了学习修观的基础。此时,所缘影像已脱离了散乱心识的干扰,在三摩地中清晰显现,致使随后之毗钵舍能以此“心相”...

    孔祥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349730.html